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行为是基于外部刺激和反应的。即,人类的行为是在不断地与环境进行交互中形成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了环境因素对行为的影响,而忽略了内部认知过程的作用。根据这个理论,学习的过程是通过刺激和反应的重复和强化来实现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行为的强化和惩罚对于塑造和改变人类行为非常重要。这个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教育和培训领域,以及行为疗法和心理治疗领域。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本原则
1. 强化:强化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指的是一种增强某种行为的方式,通常是通过奖励或惩罚来实现。强化可以增加某种行为的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
2. 消退:消退是指当强化不再出现时,行为会逐渐减弱或消失。这个原则表明,强化是维持行为的关键。
3. 刺激-反应关系: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行为是对刺激的反应,而不是内在的思考或感受的结果。因此,学习应该关注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
4. 泛化:泛化是指一种行为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能力。例如,一个孩子学会了在家里说"谢谢",也能在学校或其他场合中使用。
5. 正反馈:正反馈是指增强某种行为的方式,通常是通过奖励或赞扬来实现。正反馈可以增加某种行为的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
6. 负反馈:负反馈是指减少某种行为的方式,通常是通过惩罚或批评来实现。负反馈可以减少某种行为的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
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局限性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基于反应和刺激的学习理论,认为行为是由外部环境因素所决定的。该理论在某些情况下存在一些局限性,如下:
1. 忽略了内在因素的作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没有考虑到个体的内在因素,如情感、动机和认知。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学习。
2. 忽略了学习的过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结果的重要性,但忽略了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对于形成和巩固某些行为和反应也非常重要。
3. 学习的泛化性不足。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往往只能解释学习结果的特定情况,而无法解释学习结果的泛化性,即学习后能否应用于其他相关情况。
4. 忽略了个体的差异性。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没有考虑到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如个体的天赋、个性和背景等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个体的学习效果。
因此,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虽然有其局限性,但在某些情况下仍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技术发展的影响
斯金纳的强化论及程序教学理论对教育技术理论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影响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从重视"教"到重视"学"
在教育技术史上,长期以来把重点放在使用媒体呈现刺激方面,而没有把心理学学习理论作为教育技术的基础。由于受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对该领域的研究从仅仅重视媒体的使用,扩展到同时重视对学生行为的研究,从注重"教学刺激物"的设计发展,到对"学"的强调。
2.媒体作用的改变
按照行为主义的观点,教学媒体设备的作用不仅要呈现教材,而且必须与学生的行为联系起来。具体的联系包括:接受学生作出反应。控制学生的学习顺序、经常和即时性的强化、学生自定学习步调。媒体设备和教材只要发挥上述作用,就能强化学习,从而保证学习的成功。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传统视听传播领域日益重视对"学"的研究,以及使用教学媒体促进对"学"的研究。
3.行为目标和标准参照评价
程序教学理论要求首先要阐明学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即明确行为目标,从教育技术理论发展的角度看,行为目标的意义是强调学生的行为以及产生行为的条件,即将学生的学习任务具体化。明确化。根据行为目标进行测量,以了解学生能力所达到的程度。这种对学生能力的测量并不是以参照其他学生的能力差异为依据,而是以预先确定的目标为依据。标准参照评价适于个别化学习的评价,可提供个人学习进步的情况,可使教师了解所设计教材的优缺点,并进行及时调整。
4.开展全面教学改革
在以班级授课为教学单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中,开展自定学习步调的个别化教学显然是难以进行的。因此,要真正实现程序教学的目的,必须对传统的学校教学进行全面改革。
5.程序教材的系统开发过程
程序教学的独特之处是强调编制程序教材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产品"的观点。它提出的"过程论"使人们开始重视课件的开发过程:从教学目标(学习结果)的阐明开始,分析教学对象。设计教学内容顺序,进行实验性测试。编制课件,直至推广使用。